大班椅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大班椅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实施工农对接战略建设湖北茶叶强县省沽油属

发布时间:2020-10-18 18:46:45 阅读: 来源:大班椅厂家

实施“工农对接 ”战略 建设湖北茶叶强县

果品办

全国讯:近几年来,我们立足区域自然优势,以有机茶开发为主线,以板块基地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全省茶叶强县目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农对接”战略,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设成效

(一)板块基地已成规模。几年来,我们以茶叶板块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产业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11年底,全县共有茶叶基地21.4万亩,在全省名列前茅,境内东起县河,南至汇湾梅子垭省道沿线,初步形成了百里茶叶生态长廊。全县7个乡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64个村茶园面积达到千亩以上,形成了以汇湾乡梅子垭、水坪镇前进村为代表的25个茶叶专业村。

(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2006年4月,我们对龙王垭、前进、梅子贡3家基础较好的规模企业实施了民营化改制。改制后的龙王垭、梅子贡两大茶业有限公司迸发出强大的活力,短短6年时间,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由改制时的1000万元上升到1.9亿元,2011年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600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8006万元,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一大批乡村企业快速成长。县河中心茶场经营范围覆盖了全镇70%的茶园;天宝乡张家山茶场经营规模由原来的320亩扩张到现在的3000多亩,企业收入由50多万元上升到800多万元。目前,全县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加工户等多种经济主体共存的企业集群,经营着全县236个茶叶加工车间,龙头带骨干、骨干联村组、村组带基地的经营格局已经形成。

(三)乌龙茶开发成效显著。先后兴建乌龙茶加工厂12个,引进机械设备150台(套)。截止2011年底,全县乌龙茶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良种面积5000 亩,乌龙茶产量100吨,产值3500万元,亩平增加农民收入1000 元左右,为夏秋茶资源利用和多茶类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品牌效益逐步显现。以“龙峰茶、箭茶、梅子贡”为主的茶叶品牌先后上百次获得国际国内各项大奖;龙王垭在全省首家通过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 M O)有机茶认证标志;全县15万亩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8家企业2.87万亩基地通过有机茶认证;5家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龙峰茶、箭茶种植、加工生产标准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2007年4月“龙峰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龙峰茶、箭茶、梅子贡”为代表的竹溪茶俏销十堰、武汉、陕西、重庆等全国20多个城市,全县茶叶均价达到100元/公斤。在2012年十堰市首届茶王大赛活动中,龙王垭选送的武当道箭茶夺得绿茶茶王桂冠,现场拍出1市斤16.3万元的天价,彰显出巨大的品牌效益。

(五)产业链条深度延伸。2007年5月,梅子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开发出“梅子贡”有机乌龙茶,把乌龙茶产区由北纬25度推移到北纬32度,打破了我国乌龙茶传统生产区域的限制,被专家誉称为“南有安溪、北有竹溪”,填补了省内规模生产的空白,当年被评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2009年,梅子贡系列茶食品走进百姓餐桌;2011年,梅子贡茶微粉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同年龙王垭养生山庄开工建设,竹溪茶产业链由初加工不断向精深加工延伸,由茶产品开发延伸到养生茶文化开发。

(六)市场开拓成绩斐然。多年来,我们坚持“巩固县内市场,拓展十堰市场,辐射周边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市场拓展力度。自2005年开始,我们多次在十堰、武汉和北京举办大型成果鉴定和新产品发布会,宣传推介竹溪茶。建成了县内南大街茶叶专业市场一条街,并在十堰市和陕西、重庆、上海、北京等8省市设立网点,产品进入了中南海,转手贸易产品远销韩国和欧洲。2008年4月,梅子贡茶业公司的直销窗口正式落户省城武汉最高档次的茶叶市场—陆羽茶都;龙王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易生生物科技公司签订的外销产品生产订单,2008年实现成交量50吨,通过转手贸易使竹溪茶实现规模化出口;2011年梅子贡和龙王垭在县外的销售业绩是当地销售额的3倍以上。

(七)产业富民效果凸显。2011年底,全县茶叶产量达到5010吨,综合收入突破12.5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一大批兴茶致富的典型。龙王垭茶农户年平收入超过8万元,最高的年收入达到15万元。汇湾乡青龙村68户种植茶叶3000亩,2011年人平茶叶收入达到3500元。

二、主要作法

(一)用政策激励产业发展。199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将茶叶产业发展绩效纳入乡镇和涉农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在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奖扶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在基地建设、基地管理、厂房、品牌开发和科技兴茶等方面的以奖代补扶持办法,为茶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用项目支撑产业发展。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与茶叶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累计安排退耕还林7万亩、小流域治理5000亩、土地整理2万亩、低丘岗地3万亩,用于新建茶叶基地,改造老茶园。通过12年的不懈努力,全县茶叶基地规模由1999年的3.8万亩发展到2011年底的22.5万亩,竹溪正式迈入全省茶叶面积第一方阵。

(三)用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破解规模经营难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茶叶产业,同时县财政预算一定的土地流转基金,对自愿流转闲置土地的农户进行一次性补贴,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破解农企脱节难题。大胆探索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市场+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综合应用合同(订单)、订单补贴等方式联结企业及农户发展茶叶产业,稳定农户与企业的关系,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壮大专业合作组织,破解社会化服务难题。重点培育扶持规模较大的茶叶合作组织,完善服务章程,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带动茶叶产业发展。

(四)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一是注重科学决策。我们先后就竹溪茶品牌建设、龙峰茶争创湖北第一名茶品牌、龙峰茶争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新课题,在武汉组织召开高规格专家论证会,广泛吸收各方意见。二是注重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近年来,我县主推了有机茶无公害茶标准化生产、名优茶加工、乌龙茶加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8000人次。三是制定技术标准。制定了《竹溪龙峰茶、箭茶生产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等5个,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摘、产品加工、检验、包装及运输、销售等7个方面规范了操作标准;加强了标准化管理,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建设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竹溪龙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办法》,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经验与体会

(一)组织领导是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茶叶产业化建设既是专业性技术工作,又是综合性协调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持续扶持。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省农业厅、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造全省茶叶强县的战略,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二)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竹溪茶叶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不竭的动力。伴随着龙峰茶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攻关、“箭茶”加工技术研究、龙王垭复合型茶区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等7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和茶叶通风摊凉台等11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诞生,龙王垭茶业公司从年收入千万元发展到近2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着梅子贡乌龙茶、茶食品、茶微粉一个个新产品推向市场,短短7年时间梅子贡茶叶公司从年收入600万元的茶叶加工企业成功变身年资产过亿,年收入突破8000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机制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县委、县政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的职能定位,完善政策引导机制,按照谁发展快支持谁的思路,从科技创新、品牌开发、市场拓展、基础设施配套等产业发展基础性环节入手,综合运用项目、融资和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了企业、农户和个体经营者多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目标,举全县之力,推进茶叶产业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茶叶基地规模突破25万亩,茶叶产值突破15亿元,综合收入突破25亿元,努力实现湖北茶叶强县的目标。

工农对接|茶叶|强县

广州新世纪医院

广州白癜风医院地址

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南京看银屑病专科医院预约